攻略

欧洲负电价正常操作

  • 来源:Hi科普啦
  • 时间:2023-07-12 07:04:42

今年的欧洲电力市场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此前俄罗斯发布公告称:决定无限期地中断所有通过北溪1号的天然气出口!这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各国的能源紧缩状况。


【资料图】

当时不乏许多看热闹的人觉得,欧洲各国的电力供应不足,必将导致电价暴涨,届时欧洲地区居民也许会面临大面积停电的问题。

然而,正当大家还在为此担忧的时候,欧洲电力市场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某些地方的电价不仅没有飙升,反而出现了“倒贴”钱的情况,即消费者用电反而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会出现负电价?

欧洲的负电价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欧洲各国工业用电量减少 ,二是近年来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

欧洲央行的连续加息政策让欧洲各国的制造业订单指数下降,加息政策意味着贷款成本的上升,对企业的融资条件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限制了它们的扩大生产和投资能力。根据数据显示,欧元区的制造业PMI已经降至三年最低。

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欧洲国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市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且在保护环境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风能和太阳能的产量取决于风力和太阳辐射强度,这导致在某些时段,特别是在风力或太阳能产量超过需求时,欧洲电力市场可能出现供电过剩的情况。

进一步加剧供过于求的现象的是一系列突发事件,如疫情导致的工厂停工和学校停课,导致了用电量大幅下降。

面对电力过剩的挑战,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 负电价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消费者增加用电量,从而消耗掉过剩的电力。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地区的风力发电场产生了大量的电力,但需求量却相对较低。为了消耗这些过剩的电力,发电公司可以向用户提供补贴,让用户愿意增加用电量。这样一来,用户在使用电力后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

这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问了。 为什么发电厂宁愿倒贴钱给消费者都不选择减产呢 ?

这是因为对于可再生能源行业来说,停机的成本往往更高。

一方面,这些发电厂在投资建设过程中获得了补贴,它们需要维持一定的发电量来满足发电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发电厂往往无法调整产能,风力和太阳能的变化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宁愿倒贴钱让用户增加用电量,从而消耗掉过剩的电力,而不是停机减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维持发电厂的运营,还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我国是否也发生过负电价现象?

据媒体报道, 近日山东电力实时市场出现了连续21小时的负电价现象 ,引起了行业内广泛讨论。

这一现象被视为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信号,“刷新了长周期现货试运行负电价的时长纪录”,也引发了大家对市场设计、新能源投资积极性和经济学理论等方面的争论。

有观点称“这种现象只是开始,未来可能会频繁发生”,有观点称“我们要对自己国家的市场有自信,不要学习国外电力市场常用的负电价机制”,也有观点称“负电价现象的出现,会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能源投资的积极性”。

其实,大家无需过度恐慌,这是一种非常正常且合理的现象。

负电价的出现意味着供应过剩,此时生产方为了调动需求和与其他生产者竞争,必须降低价格。类比超市临期商品以赠品形式销售的情况,负电价并不意味着企业亏损,而是为了调节市场供需平衡。

那么负电价会导致发电企业亏损吗?事实上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中通过中长期交易已经锁定了大部分的电量价格。

电力市场为了适应新能源的大发展,往往会采取有效容量补偿机制,这意味着发电企业可以获得与其实际发电量挂钩的补偿。即使在负电价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有效容量补偿来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保持最终的电价为正值。

因此,电力现货市场的负电价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影响有限,只会对少部分电量产生价格冲击。

因此,负电价的出现并不会对发电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也不会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产生根本性改变。负电价现象的发生其实是市场机制的一种调节,通过降低价格来平衡供需关系。这一现象应该被理性看待,而不必过分担忧。

负电价是否说明市场失灵或者市场设计出现了问题?

在电力市场中,负电价是一种正常现象。限价的目的是促进竞争和保护用户利益。

那么负电价对于哪些主体有利呢?答案是:可再生能源。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变动成本接近于零,并且享受场外补贴或绿色证书收益,可再生能源实际上属于具有负变动成本的机组。

通过降低变动成本,可再生能源实现了高度的消纳率,各方都得到了共赢。这也是电力现货市场相对于计划调度对可再生能源消耗更有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行业中常说的“以价换量”就是指这个意思。因此,不能说负电价是市场失灵或市场设计出了问题,它其实是市场机制来带动资源调节,尽可能的消纳可再生能源正常过程。

随着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和大力建设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新能源将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并且在市场上广泛普及,成为市场上主要的装机和出力主体,负电价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常见。

但是与此同时,电力市场也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一方面,负电价只是临时解决电力过剩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供需平衡的挑战。另一方面,电力系统需要保持稳定运行,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

为了避免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进一步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国家层面也在鼓励各种形式的储能等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浙江省大力发展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储能技术,成为我国建设抽水蓄能项目最多的省份之一。预计到2025年,浙江省的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达到798万千瓦,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调节手段和更强的调节能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引导,世界各国都将继续探索可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模式。大力发展电力储存技术、建设智能电网以及跨国电力交易的合作都将对解决电力过剩问题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